我們相信在組織裡,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經驗、能力,透過全員參與讓每個同仁可以積極的、主動的、參與貢獻,激發每位同仁的潛力及對工作價值的認同,並得到學習與成長。
勇敢踏出舒適圈,在新的環境創造新的可能性
蔡家宜 資源事業群讓學習成長與日俱進讓職場生涯發光發熱
華新麗華是我第一份正式工作,感謝公司提供很多機會給年輕人磨練成長。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我,來到鹽水廠加入不銹鋼事業群擔任板捲類產品業務,當了9個年頭的『鋼鐵人』後,我轉調資源事業群繼續探索上游,往資源事業領域前進。
工作中我期許自己當作海綿般隨時更新吸收不同領域的訊息、培養對各事物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深刻體認到『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靈活性的重要。面對資源事業此一公司新興事業體,期許自己有冒險犯難且探索的勇氣面對,帶給自己與周遭同仁激勵與成長。
2018年加入華新之前,我曾嘗試過許多不同性質的工作,我總抱持樂於接受且勇於挑戰的心情。或許也跟求學背景有關,大學主修新聞傳播,研究所選擇企業管理作為跨領域的學習,即使要比一般科班出身的同學花更多時間學習,但也甘之如飴。我好奇面對各種產業浪潮,對於成立五十年以上的傳統產業應如何應對?如何轉型?又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中取得平衡,是我加入華新的最大原因。
加入華新兩年多來,曾在營銷中心、不銹鋼行銷處、電線電纜行銷企劃處服務,不管是在總公司、或是不同事業群,都需培養洞察市場的邏輯思考與分析能力。也因此,兩年多來除參與線纜新商業模式之策略專案,也曾協助不銹鋼事業群蒐集各類的上、中、下游及國內外的產業資訊,可說是結合過去的分析與規劃經驗,具體實現在集團各種深度與廣度的專案需求上。觀察華新願意給予新進同仁適合其能力的發揮空間與舞台,面對產業環境的不確定性,期許未來自己能夠逐漸培養自己學習與改變共存,更能與公司一起成長。
我剛進入公司擔任模具設計工程師,應用CAE設計工具,負責公司常熟廠的工模具設計。那時很多模具在學校連聽也沒聽過,更不用說有碰過的實際經驗。由冷軋頂頭開始,逐步認識冷熱加工用的工模具。也開始接觸鹽水廠與部分客戶端的模具設計,從設計到發包驗收,線上實際測試模具性能,透過這些工作經歷,我逐漸熟悉不銹鋼廠各項作業。
後來我負責不銹鋼事業群的模具設計與部分冷、熱加工製程建議,在華新的工作十分具有挑戰性,需要有力學、機構學、材料學、熱力學、幾何學、製造學、程序控制、CAE數據判讀、程式語言編輯等基礎原理知識,並結合產線經驗。目前我努力將商用系統外掛特殊自行開發模組,鏈結到實際產業CAE應用,並將模具CAE設計構想用在產線製造。透過不斷自習,持續思考,結合現階段的新技術新科技,期望將設計概念真正實現。
我在華新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自動化抓取資料及使用機器學習方法進行文字分析相關工作, 先前有負責撰寫爬蟲程式與執行ETL:人才招聘網站及提升資料分析品質用網站,並確保資料品質供大數據部門;或是清整軋鋼部OPL文件及提取、分類合適的OPL文件關鍵字,並協助強化廠區主管審查OPL文件的適當性,之後可作為知識萃取的初步流程應用在各專案。
目前專案主要研究的方向為如何建立華新專屬的知識圖譜,現在著重HR相關應用場景如招聘或是員工離職預測去建立圖譜,幫助HR提升招聘或是分析上的效率。在華新工作的環境與經驗,除了工作方面關於知識及技能的提升之外,更多的是對於看待事物認知的角度不再像剛出社會時那麼片面,遇到與自己想法差異過大的資訊時,如何去解析、分類及歸納,更重要的是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這是進入華新最大的收穫。
加入華新大家庭,最大的收穫就是工作中持續不斷的學習成長。
我嘗試將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以開放的態度學習新事物。在軋鋼部工作,部內也會依據任務型態提供資源及分工,並予後勤支援。使每位同仁,除了扛著達成任務的使命外,還能感受到在目標推進中不是孤軍奮鬥。
這幾年在華新,我樂於將所學來改善工作諸如:軋鋼設備︑突破產能瓶頸及提高產品品質,如粗軋機增設︑LH改造︑纏結改善及刮傷改善專案……等經歷,成為我在華新重要的磨練與經驗,團隊的支持及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