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在组织裡,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经验、能力,透过全员参与让每个同仁可以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贡献,激發每位同仁的潜力及对工作价值的认同,并得到学习与成长。
我们不只向前,也在蜕变!
张心侨 人力资源中心让学习成长与日俱进让职场生涯發光發热
我刚进入公司担任模具设计工程师,应用CAE设计工具,负责公司常熟厂的工模具设计。那时很多模具在学校连听也没听过,更不用说有碰过的实际经验。由冷轧顶头开始,逐步认识冷热加工用的工模具。也开始接触盐水厂与部分客户端的模具设计,从设计到发包验收,线上实际测试模具性能,透过这些工作经历,我逐渐熟悉不锈钢厂各项作业。
后来我负责不锈钢事业群的模具设计与部分冷、热加工制程建议,在华新的工作十分具有挑战性,需要有力学、机构学、材料学、热力学、几何学、制造学、程序控制、CAE数据判读、程式语言编辑等基础原理知识,并结合产线经验。目前我努力将商用系统外挂特殊自行开发模组,链结到实际产业CAE应用,并将模具CAE设计构想用在产线制造。透过不断自习,持续思考,结合现阶段的新技术新科技,期望将设计概念真正实现。
我在华新智能开发部主要的工作在进行资料分析以及资料视觉化的相关工作,利用资料分析以及资料视觉化的技能来协助目前同仁遇到的问题,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合作,以最小资源创造最大利益。进入公司的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很多不同部门的同仁,彼此专业知识互相交流激荡让我的工作随时充满挑战。一开始我们与人资部门合作关于自动化搜集与解析履历资料,希望可以更快速匹配到合适的求职者。后来陆续分析了一些题目关于电线电缆与炼钢制程中生产机台的数据是否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利用机台参数的设定微调使产品的良率上升等有趣的专案。
非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这说明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从入职到现在受到很多同仁不吝分享他们的经验一起解决问题,学习到很多不管是与我自身最相关的资料分析手法或是公司产品制程等专业都是宝贵的经验,希望我们可以走得又快又远。
华新丽华是我第一份正式工作,感谢公司提供很多机会给年轻人磨练成长。从小在台北长大的我,来到盐水厂加入不锈钢事业群担任板卷类产品业务,当了9个年头的『钢铁人』后,我转调资源事业群继续探索上游,往资源事业领域前进。
工作中我期许自己当作海绵般随时更新吸收不同领域的讯息、培养对各事物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刻体认到『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灵活性的重要。面对资源事业此一公司新兴事业体,期许自己有冒险犯难且探索的勇气面对,带给自己与周遭同仁激励与成长。
我在华新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自动化抓取资料及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文字分析相关工作, 先前有负责撰写爬虫程式与执行ETL:人才招聘网站及提升资料分析品质用网站,并确保资料品质供大数据部门;或是清整轧钢部OPL文件及提取、分类合适的OPL文件关键字,并协助强化厂区主管审查OPL文件的适当性,之后可作为知识萃取的初步流程应用在各专案。
目前专案主要研究的方向为如何建立华新专属的知识图谱,现在着重HR相关应用场景如招聘或是员工离职预测去建立图谱,帮助HR提升招聘或是分析上的效率。在华新工作的环境与经验,除了工作方面关于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之外,更多的是对于看待事物认知的角度不再像刚出社会时那么片面,遇到与自己想法差异过大的资讯时,如何去解析、分类及归纳,更重要的是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是进入华新最大的收获。
2018年加入华新之前,我曾尝试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工作,我总抱持乐于接受且勇于挑战的心情。或许也跟求学背景有关,大学主修新闻传播,研究所选择企业管理作为跨领域的学习,即使要比一般科班出身的同学花更多时间学习,但也甘之如饴。我好奇面对各种产业浪潮,对于成立五十年以上的传统产业应如何应对?如何转型?又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平衡,是我加入华新的最大原因。
加入华新两年多来,曾在营销中心、不锈钢行销处、电线电缆行销企划处服务,不管是在总公司、或是不同事业群,都需培养洞察市场的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也因此,两年多来除参与线缆新商业模式之策略专案,也曾协助不锈钢事业群搜集各类的上、中、下游及国内外的产业资讯,可说是结合过去的分析与规划经验,具体实现在集团各种深度与广度的专案需求上。观察华新愿意给予新进同仁适合其能力的发挥空间与舞台,面对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期许未来自己能够逐渐培养自己学习与改变共存,更能与公司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