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在組織裡,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經驗、能力,透過全員參與讓每個同仁可以積極的、主動的、參與貢獻,激發每位同仁的潛力及對工作價值的認同,並得到學習與成長。
公司提供不同職位轉換,讓我跨出舒適圈,看到不同的視野
廖祥皓 不銹鋼事業群讓學習成長與日俱進讓職場生涯發光發熱
加入華新大家庭,最大的收穫就是工作中持續不斷的學習成長。
我嘗試將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以開放的態度學習新事物。在軋鋼部工作,部內也會依據任務型態提供資源及分工,並予後勤支援。使每位同仁,除了扛著達成任務的使命外,還能感受到在目標推進中不是孤軍奮鬥。
這幾年在華新,我樂於將所學來改善工作諸如:軋鋼設備︑突破產能瓶頸及提高產品品質,如粗軋機增設︑LH改造︑纏結改善及刮傷改善專案……等經歷,成為我在華新重要的磨練與經驗,團隊的支持及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努力。
我剛進入公司擔任模具設計工程師,應用CAE設計工具,負責公司常熟廠的工模具設計。那時很多模具在學校連聽也沒聽過,更不用說有碰過的實際經驗。由冷軋頂頭開始,逐步認識冷熱加工用的工模具。也開始接觸鹽水廠與部分客戶端的模具設計,從設計到發包驗收,線上實際測試模具性能,透過這些工作經歷,我逐漸熟悉不銹鋼廠各項作業。
後來我負責不銹鋼事業群的模具設計與部分冷、熱加工製程建議,在華新的工作十分具有挑戰性,需要有力學、機構學、材料學、熱力學、幾何學、製造學、程序控制、CAE數據判讀、程式語言編輯等基礎原理知識,並結合產線經驗。目前我努力將商用系統外掛特殊自行開發模組,鏈結到實際產業CAE應用,並將模具CAE設計構想用在產線製造。透過不斷自習,持續思考,結合現階段的新技術新科技,期望將設計概念真正實現。
當初會選擇進入華新工作,是因為公司對工業4.0的願景也符合我對自己的研發替代役生涯的基本要求,進公司後發現工業4.0真的需要集合眾人之力,一步一腳印朝目標邁進,方能築夢踏實。
過去一年曾在技術中心負責系統模擬專案,建立溝通橋樑與學習該工具軟體的使用,嘗試推廣讓更多人了解以利專案推動的進行。今年三月,為貼近產線曾到鹽水參與兩週觀摩實習,後輾轉來到了台中的採購管理處,致力於採購透明化的推動與彙整廢酸回收廠商的簡介與聯絡資訊,現階段也作為系統模擬的種子持續學習。在公司提供不同職位轉換,讓我跨出舒適圈,看到不同的視野。
我在華新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自動化抓取資料及使用機器學習方法進行文字分析相關工作, 先前有負責撰寫爬蟲程式與執行ETL:人才招聘網站及提升資料分析品質用網站,並確保資料品質供大數據部門;或是清整軋鋼部OPL文件及提取、分類合適的OPL文件關鍵字,並協助強化廠區主管審查OPL文件的適當性,之後可作為知識萃取的初步流程應用在各專案。
目前專案主要研究的方向為如何建立華新專屬的知識圖譜,現在著重HR相關應用場景如招聘或是員工離職預測去建立圖譜,幫助HR提升招聘或是分析上的效率。在華新工作的環境與經驗,除了工作方面關於知識及技能的提升之外,更多的是對於看待事物認知的角度不再像剛出社會時那麼片面,遇到與自己想法差異過大的資訊時,如何去解析、分類及歸納,更重要的是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這是進入華新最大的收穫。
從金融業轉戰華新麗華主要是期望自己踏出舒適圈,帶著過往在金融業的訓練,在新的環境創造新的可能性,並希望透過站在市場的兩端-賣方(銀行)及買方(公司)角度,更熟悉整個市場的運作模式。在公司各項任務中,透過各式跨部門合作機會及前輩們的指導,很快地認識公司組織,進而融入公司文化。
目前轉調資源事業群企劃及風控部,做為事業群橫縱向之橋接,協助擬定及推進經營方針,策劃戰略專案,並獨立執行風控中台部位及損益限額管理。隨時提醒自己要用開闊的心去認識並融入,在經手不同任務的過程中,得以學著用不同的角度去處理解決,也透過持續挑戰磨練中,不斷優化思考及執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