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在组织裡,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经验、能力,透过全员参与让每个同仁可以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贡献,激發每位同仁的潜力及对工作价值的认同,并得到学习与成长。
公司提供不同职位转换,让我跨出舒适圈,看到不同的视野
廖祥皓 不锈钢事业群让学习成长与日俱进让职场生涯發光發热
我刚进入公司担任模具设计工程师,应用CAE设计工具,负责公司常熟厂的工模具设计。那时很多模具在学校连听也没听过,更不用说有碰过的实际经验。由冷轧顶头开始,逐步认识冷热加工用的工模具。也开始接触盐水厂与部分客户端的模具设计,从设计到发包验收,线上实际测试模具性能,透过这些工作经历,我逐渐熟悉不锈钢厂各项作业。
后来我负责不锈钢事业群的模具设计与部分冷、热加工制程建议,在华新的工作十分具有挑战性,需要有力学、机构学、材料学、热力学、几何学、制造学、程序控制、CAE数据判读、程式语言编辑等基础原理知识,并结合产线经验。目前我努力将商用系统外挂特殊自行开发模组,链结到实际产业CAE应用,并将模具CAE设计构想用在产线制造。透过不断自习,持续思考,结合现阶段的新技术新科技,期望将设计概念真正实现。
2018年加入华新之前,我曾尝试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工作,我总抱持乐于接受且勇于挑战的心情。或许也跟求学背景有关,大学主修新闻传播,研究所选择企业管理作为跨领域的学习,即使要比一般科班出身的同学花更多时间学习,但也甘之如饴。我好奇面对各种产业浪潮,对于成立五十年以上的传统产业应如何应对?如何转型?又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平衡,是我加入华新的最大原因。
加入华新两年多来,曾在营销中心、不锈钢行销处、电线电缆行销企划处服务,不管是在总公司、或是不同事业群,都需培养洞察市场的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也因此,两年多来除参与线缆新商业模式之策略专案,也曾协助不锈钢事业群搜集各类的上、中、下游及国内外的产业资讯,可说是结合过去的分析与规划经验,具体实现在集团各种深度与广度的专案需求上。观察华新愿意给予新进同仁适合其能力的发挥空间与舞台,面对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期许未来自己能够逐渐培养自己学习与改变共存,更能与公司一起成长。
我在华新智能开发部主要的工作在进行资料分析以及资料视觉化的相关工作,利用资料分析以及资料视觉化的技能来协助目前同仁遇到的问题,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合作,以最小资源创造最大利益。进入公司的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很多不同部门的同仁,彼此专业知识互相交流激荡让我的工作随时充满挑战。一开始我们与人资部门合作关于自动化搜集与解析履历资料,希望可以更快速匹配到合适的求职者。后来陆续分析了一些题目关于电线电缆与炼钢制程中生产机台的数据是否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利用机台参数的设定微调使产品的良率上升等有趣的专案。
非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这说明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从入职到现在受到很多同仁不吝分享他们的经验一起解决问题,学习到很多不管是与我自身最相关的资料分析手法或是公司产品制程等专业都是宝贵的经验,希望我们可以走得又快又远。
当初会选择进入华新工作,是因为公司对工业4.0的愿景也符合我对自己的研发替代役生涯的基本要求,进公司后发现工业4.0真的需要集合众人之力,一步一脚印朝目标迈进,方能筑梦踏实。
过去一年曾在技术中心负责系统模拟专案,建立沟通桥梁与学习该工具软体的使用,尝试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以利专案推动的进行。今年三月,为贴近产线曾到盐水参与两周观摩实习,后辗转来到了台中的采购管理处,致力于采购透明化的推动与汇整废酸回收厂商的简介与联络资讯,现阶段也作为系统模拟的种子持续学习。在公司提供不同职位转换,让我跨出舒适圈,看到不同的视野。
2004年进入职场至今,离开校园生活已久,我刚进入产业电缆业务单位。原怀疑没有主管历练过的我,可以读EMBA吗? 但公司给了我这机会,在职进修就读中原大学EMBA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训练自己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管理沟通的通才能力。
我看到的华新,信任专业并重视人才培育;透过灵活的调整产品类型与应用、营运效能、顾客服务需求…等不同面向,使组织持续不断拥有再生能力,达到永续经营的条件。这几年在华新让我拥有深度、广度、彩度与温度的不同面相感受,我骄傲成为多维度的华新人。虽已完成EMBA的学业,未来仍须不断的督促与管理自己,在家庭与职场中活出精采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