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在组织裡,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经验、能力,透过全员参与让每个同仁可以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贡献,激發每位同仁的潜力及对工作价值的认同,并得到学习与成长。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希望我们可以走得又快又远
郑意儒 资讯中心让学习成长与日俱进让职场生涯發光發热
2018年加入华新之前,我曾尝试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工作,我总抱持乐于接受且勇于挑战的心情。或许也跟求学背景有关,大学主修新闻传播,研究所选择企业管理作为跨领域的学习,即使要比一般科班出身的同学花更多时间学习,但也甘之如饴。我好奇面对各种产业浪潮,对于成立五十年以上的传统产业应如何应对?如何转型?又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平衡,是我加入华新的最大原因。
加入华新两年多来,曾在营销中心、不锈钢行销处、电线电缆行销企划处服务,不管是在总公司、或是不同事业群,都需培养洞察市场的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也因此,两年多来除参与线缆新商业模式之策略专案,也曾协助不锈钢事业群搜集各类的上、中、下游及国内外的产业资讯,可说是结合过去的分析与规划经验,具体实现在集团各种深度与广度的专案需求上。观察华新愿意给予新进同仁适合其能力的发挥空间与舞台,面对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期许未来自己能够逐渐培养自己学习与改变共存,更能与公司一起成长。
从金融业转战华新丽华主要是期望自己踏出舒适圈,带着过往在金融业的训练,在新的环境创造新的可能性,并希望透过站在市场的两端-卖方(银行)及买方(公司)角度,更熟悉整个市场的运作模式。在公司各项任务中,透过各式跨部门合作机会及前辈们的指导,很快地认识公司组织,进而融入公司文化。
目前转调资源事业群企划及风控部,做为事业群横纵向之桥接,协助拟定及推进经营方针,策划战略项目,并独立执行风控中台部位及损益限额管理。随时提醒自己要用开阔的心去认识并融入,在经手不同任务的过程中,得以学着用不同的角度去处理解决,也透过持续挑战磨练中,不断优化思考及执行过程。
加入华新大家庭,最大的收获就是工作中持续不断的学习成长。
我尝试将自己想像成「一个空着的杯子」,以开放的态度学习新事物。在轧钢部工作,部内也会依据任务型态提供资源及分工,并予后勤支援。使每位同仁,除了扛着达成任务的使命外,还能感受到在目标推进中不是孤军奋斗。
这几年在华新,我乐于将所学来改善工作诸如:轧钢设备︑突破产能瓶颈及提高产品品质,如粗轧机增设︑LH改造︑缠结改善及刮伤改善专案……等经历,成为我在华新重要的磨练与经验,团队的支持及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努力。
我在华新智能开发部主要的工作在进行资料分析以及资料视觉化的相关工作,利用资料分析以及资料视觉化的技能来协助目前同仁遇到的问题,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合作,以最小资源创造最大利益。进入公司的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很多不同部门的同仁,彼此专业知识互相交流激荡让我的工作随时充满挑战。一开始我们与人资部门合作关于自动化搜集与解析履历资料,希望可以更快速匹配到合适的求职者。后来陆续分析了一些题目关于电线电缆与炼钢制程中生产机台的数据是否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利用机台参数的设定微调使产品的良率上升等有趣的专案。
非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这说明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从入职到现在受到很多同仁不吝分享他们的经验一起解决问题,学习到很多不管是与我自身最相关的资料分析手法或是公司产品制程等专业都是宝贵的经验,希望我们可以走得又快又远。
2004年进入职场至今,离开校园生活已久,我刚进入产业电缆业务单位。原怀疑没有主管历练过的我,可以读EMBA吗? 但公司给了我这机会,在职进修就读中原大学EMBA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训练自己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管理沟通的通才能力。
我看到的华新,信任专业并重视人才培育;透过灵活的调整产品类型与应用、营运效能、顾客服务需求…等不同面向,使组织持续不断拥有再生能力,达到永续经营的条件。这几年在华新让我拥有深度、广度、彩度与温度的不同面相感受,我骄傲成为多维度的华新人。虽已完成EMBA的学业,未来仍须不断的督促与管理自己,在家庭与职场中活出精采的自我。